傳威回應 20120805 栽在的感言

 

很欣賞日華牧師,保持內心善良和甜美的做法,很深刻的一句說話:「寧願天下人負我,我也不負天下人」。 因應這句說話,我想透過三國演義的兩個故事,與大家探討一下,心中想法的影響力是何其大,有時只是一線之差,但可以改變天下 。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之後,便隻身逃亡,但追兵追得很緊,四處貼滿通緝告示, 結果去到一個縣,被人認出,然後捉拿關在大牢,一位姓陳的縣官,原來是個義人,知道曹操的大志後,變賣所有家財,放棄家人,願意輔助曹操,與他一同逃亡,希望創一番大業,日後可以討賊興漢,曹操和陳公逃離當縣,路經一個地方,是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之家,他們決定進他家暫避,當老伯見到自己的姪兒,非常歡喜,熱烈歡迎和款待,安頓了他們之後,立即出城去買酒,曹操和陳公休息的時候,聽見外面有磨刀的聲音,一向疑心大的曹操,先下手為強,衝出去殺光老伯全家和所有家丁,然後才發覺他們磨刀是為了宰豬宴請他們,他們後悔萬分。但!事已至此,也沒有辦法,唯有盡快繼續逃亡,怎知道在離開途中,遇見老伯回來,陳公以為曹操會打發老伯回家然後盡快離開,怎知道曹操恩將仇報,冷酷地一刀把老伯剌死,陳公非常希奇,質問他說:「剛才殺人是因為誤會,現在殺人是為了甚麼呢?」曹操冷笑回應他:「若果讓他回去,發覺家人已死,他一定會報官。」對他們會構成危險,所以曹操決定殺他。當曹操正在把屍體燒燬時,陳公覺得他跟錯了人,人怎能這麼無情和不仁不義,但曹操突然在他面前充滿自信地說了一句驚天動地的說話:「寧願我負天下人,也不願天下人負我。」陳公聽完之後,非常震驚和汗顏,覺得曹操真是喪盡天良,陳公最後決定離他而去,分道揚鑣。日後雖然曹操脅天子以令諸侯,到最後滅漢興魏,他的兒子還稱帝,但曹氏統治到第三代,好似秦始皇,都很短暫,因為兒子和孫都早死,不出三代曹氏天下已經被司馬家族推翻,改朝為晉。很明顯曹操是一代梟雄,亦擁有天時,但不得人心,因為他的內心自私、殘忍和邪惡,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相對,另一位落難的劉皇叔,織蓆出身,劉備以仁義見稱,愛民如子,當時最勇猛的武將都跟從他,他們後期成為五虎將,當中有家喻戶曉的關雲翔、張飛、趙子龍、黃忠和馬超,可稱為概世英雄。當時全中國最有智慧的謀略家臥龍先生諸葛亮,都願意成為他的軍師,一生輔助他。為甚麼一位那麼平凡的人,會有這樣的魅力?會這樣吸引人?劉備為何能夠領導群雄?他不單只擁有人和,是因為他的內心好。在智慧和謀略上,他遠遠不及諸葛亮,在雄才大略和奸猾上,他不及曹操,在武功和勇猛上,他不及他的五虎。但他由零開始,在短時間內,建立了蜀國,三分天下,全因為他有善良和仁義的心,在他一生中,曾經有一件事,很能反應和明證這一點。
 
當時初出茅廬的劉備團兵在新野,曹操南下,用幾十萬大軍,要殲滅劉備,本來劉備可以接受劉表的邀請,繼任成為荊州牧,但因為仁義,不想承人之危,結果他拒絕了,所以當曹操攻打他時,他是勢孤力弱,結果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他們決定徹離新野,逃亡往江廈,但百姓不願意留在新野,被曹操統治,極希望跟隨劉皇叔逃亡,當時諸葛亮和眾人都極力勸阻,因為帶著全城的百姓逃難,移動速度非常慢,敵人容易追上而擊殺之。但!劉備堅決這樣做,因為他實在太愛百姓,不願意放棄他們,甚至願意為百姓冒險,作出犧牲,諸葛亮再次勸阻,但劉備心意已決,不許人再諫,他說了一句感人善良的話:「我寧願天下人負我,我也不負天下人。」計較利害得失、理性與智慧行先的諸葛亮當時聽了後,非常佩服劉備善良和仁義的心,他無話可說,心願成服,甘拜下風。結果他們死了不少人,但天卻保佑仁者,大部分人都成功地逃往江廈。
 
結果劉備這人名留青史,不像曹操,遺臭萬年。
 
以上兩個故事,可算是人性兩極化,雖然他們是沒有神的外邦人,天都是這樣獎賞心地好和善良的那一邊。這是一個宇宙性定律。
 
心地善良和仁義的人是永不生蛇卵和結蜘蛛綱的,因為他們不會忘恩負義。
 
讓我們一生藉著善良去跟從神到㡳。

Powered by WordPress | Designed by Elegant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