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金句(四十五)

20121215 Ahiah 對 「 溫柔 」 金句 ( 四十二 ) 的回應 :
 
所以 , 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 , 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 , 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 。 ( 各 1 : 21 )
 
多謝師傅訓誨 「 受教的心 」 是屬靈成長的先決條件 , 亦是能結出屬靈果子的必要原素 。 作為基督徒首要之事是學習似神 , 追求要像祂那樣心裏柔和謙卑 。 所以要負基督的軛 , 學習祂心裏那份柔和謙卑的樣式 , 再加上受教的態度 , 拒絕倚靠自己的智慧去認識或做任何一件事 , 那麼每天從早到晚 , 祂的靈都會充滿我們整個生命和生活 。 天天都記得讓神的話引導我們到基督面前 , 讓聖靈親自教導我們 、 開啟我們  ,當我們願意溫柔受教在主耶穌的面前 , 讓衪掌管我們的時候 , 我們就能領受衪的教導 , 並帶來更新和啟示 。
 
「溫柔受教」是基督徒的一樣美德,能讓人意識到自己是一無所知,隨時準備好放棄自己的思想或做事的方式,跟隨神的看法和意思來不斷成長。但為甚麼好多的基督徒,在屬靈的知識上只是得到很小的長進,也很少從神的話得著喜樂與力量呢?答案乃在於許多人只認基督為救主,卻不肯跟隨神的受膏者,他們的領袖。我們作主的門徒,我們當然要聽神的說話。然而神一般會藉甚麼人來教導我們?其中一個常用的方法就是藉神的受膏者、神的僕人、使女來教導我們。因此,除非牧者與傳道人的教導偏離了聖經,否則信徒應盡量尊重他們的意見。因為從受訓練與事奉的經驗,牧者和傳道人他們所看到的問題一般比較深入與全面。
 
再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成為我們老師的人。我們要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古聖賢孔子隨時隨地都用心觀察別人的言行,以求進步。他認為身邊的人,必定有可以學習、借鑒的地方。也就是說當看到別人的優點、良好的品德行為時,要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也要向內找找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或類似的行為,若有則改之。這句話,也應該是一名受教基督徒的座右銘,對於我們修養性情、待人處事、增長知識,都是有指導作用的。
 
古語中有兩句極端的說話,首先是「孺子可教」形容一肯受教誨的人,是有出息,可以造就。但相反的一句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孔子比喻一個又賴又不受教的人,如同不成材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建造的牆壁不堪粉刷,這是多麼可悲呢!
 
而「孺子可教」的出處就在史記講到張良刺殺秦始皇沒有成功,而跑到下邳這個地方躲起來。有一天他在下邳這個橋上遇到一個老人,這個老人看見他來了,就把鞋子往橋下一踢,而且命令張良說:「下去幫我撿上來。」張良起初很生氣,想要揍他,後來想一想,他是老人家嗎,就忍住了,就下去幫他把鞋子撿了上來。可是這個老人家又說:「幫我穿上去。」張良也就忍氣吞聲的,把這鞋子幫他穿上去。穿好了之後,這個老人家哈哈大笑,就掉頭而去。走了幾步之後,回過頭來,說一聲「孺子可教也。」這就讚美他是值得教誨的。而這老人就是有名的黃石公。後來張良得到了黃石公的「太公兵法」,建立了漢朝四百年之基業。被漢高祖封為「留侯」。可見謙卑受教令我們獲益匪淺。
 
弟兄姊妹,我們若要學基督的樣式,必須願意把我們所相信的每一樣真理置於神的面前,接受衪的校正與修改,而這就需要謙卑。謙卑乃基督徒生命中最根本的德性,而溫良柔順乃謙卑的一種型態,不單是對神、而是對領袖、對身邊每一個人。一個受教者身上最特出的標誌,應當是溫良柔順的。
 
感謝神!

Powered by WordPress | Designed by Elegant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