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威回應 20190202 栽在的感言

當轉會到錫安教會 ,當入讀這間屬靈超級優質的學府 ,我們就應該修心養性 、腳踏實地去接受訓練和栽培 ,不應該繼續沉浸在知識主義和律法主義當中 ,頭大身細  。一隻屬靈的羊  ,若果單吃草  ,而不做運動 ,不被揸羊奶 ,不被剪羊毛 ,不付出和沒有貢獻 ,甚至不聽話被訓練 ,這隻羊 ,遲早都會出事 ,甚至喪命 ;就等於一個人 ,一日五餐 ,吃到肚滿腸肥 ,大魚大肉 ,但卻不做運動 ,亦不工作 ,這人遲早都變成癡肥 ,在屬靈裏面 ,不成長必定成為屬靈侏儒 ,所以真正的信仰是要有非常好的神話語之餵養和真知識的教育與灌輸 ,但與此同時 ,一定要有很多實踐 、執行和應用 ,才是平衡和健康的 !

 

 

我自己是過來人,我絕對清楚,我在錫安已經就讀了34年,錫安成為我的家和學校,已經相當長的時間,我能夠有今日的信仰和屬靈健康,在當中,一半是研讀聽從神的話語和真知識,一半是把真知識化為智慧,努力實踐、執行、應用神的話語和旨意,不斷接受訓練、磨練和差遣,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參與一個又一個動勢,在日常生活當中和事奉當中,行全真理,不斷地改變、成長和負軛,是最正常的信仰生活和操練,是非常實際的!

 

 

若果主日是大前提的頒布、異象顯示、藍圖和題目性大綱,好像發布會,家聚就好像職業先修學校或理工的訓練場所和學府,強調教育和實踐,以及實際的應用,兩者並重。在主日講一個題目,在家聚,可能分50篇或甚至100篇去細碎分解,因為當中有絕大部份牽涉實際執行和應用,有很多人,只想回到主日,而不願意返家聚,這些人通常都是紙上談兵的知識主義者,信仰是虛的!因為他們不願意用生命交換生命,不願意實際地付出、交流和犧牲,怕改變和受傷害,他們堅持的信仰,只想留在家中單單聽知識,不願意在一個家庭當中,或在一個軍隊當中,實際地付出,接受磨練,承擔責任,以及被人挑戰,受苦蒙福而成長,不斷改變,因為他們單單只是追求幸福,而不是成長、進步與貢獻,他們基本是自私的!不是愛神,所以常常做獨行俠或抽離群體,活在他們自己的安樂窩當中,若果不接觸人,不參與任何群體,就沒有機會受傷害、改變和付出,因此而沒有壓力,自由自在,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機制,他們其實愛自己多過愛神。

 

只有返到家聚當中,你的言語行為,能夠被家主看見,你的表現與發揮,才能實實際際、地地道道被確立、認可和印證,你的見證和行善,才能得到證實,你才有機會被選立成為門徒,在神的國裏面進階,若果你返了家聚已經很長的時間,你還未被對一,我相信你必定需要反省和檢討自己,領袖不會錯的!教會中領袖和門徒,實在太少,領袖極之渴望訓練門徒,增加精兵,所以不要把指頭繼續指向別人或推卸責任,把矛頭指向自己,脫胎換骨地重新做人,甚至謙虛地問一問你的屬靈長者,你的問題和缺點,是甚麼,不要繼續做鴕鳥和掩耳盜鈴。

 

教會的第二個分享模式,便是透過家聚進行。

 

顯然,家聚所分享的信息,正是為著幫助已參加主日的弟兄姊妹,順理成章地成為賓客;然後由賓客進一步成為童女,繼而由童女進一步成為新婦,因此便有家聚的出現。

 

這種聚會模式,可讓弟兄姊妹切實執行真理,從而不斷進步,即是家聚信息內容較則重於執行方面,更會安排實際執行的部份。事實上,好些家聚甚至每個月都會舉行一次街頭佈道。而很多時候,日華牧師,會仔細地把某一主日分享的題目,分為三十至五十篇信息,然後讓各家主在家聚分享,並帶領督導弟兄姊妹執行。

 

就如日華牧師於主日分享的「心意更新」信息,當時僅分享了一、兩篇而已;但於家聚當中,他卻按這題目分享了數十篇之多,甚至分開總共有兩套以此作題目的信息,藉此教導弟兄姊妹如何發展他們的想像力,並如何於良心的基礎上,確切執行真理而持續成長。誠然,家聚信息內容的設計,是絕不重複的,這些信息好比神學院的課程,但坊間的所謂神學院,當然遠遠及不上,因他們大概只分享三年半,便會重複。相比我們,即使三十年過去,卻還有很久,也不會把信息分享完畢,因我們本就是不停地進步,所以便有源源不絕的分享題材。可見,家聚就如一所屬靈神學院,但最重要的是並非流於知識層面,卻是讓人切實執行。

 

我們教會中已參與主日聚會的弟兄姊妹,不管是賓客、童女或新婦,普遍都懂得一起合作。家聚亦把弟兄姊妹分為不同的類別,因教會有不同代數的家聚。基本上,每個家聚的信息是由頭開始分享,意即當一個新家聚成立後,家主便由第一篇家聚信息分享。故此,倘若你和另一肢體參與不同的家聚,那有機會兩個家聚所分享的信息,相距二十年之久。當你參與新的家聚,便可每星期逐步聽回過去二十年的信息,繼而漸漸累積屬靈上的知識,這個安排可讓你按部就班地聽回舊有的信息。因此,家聚似是一所學院,似甚麼學院呢?正是理工學院!因為理工學院是十分強調實習的。

 

那麼,於參與家聚的過程中,可讓你如何實踐?無疑,主日聚會歡迎各人參與當中去聆聽神的信息;可是,真正讓你有機會撒種的,必然是在家聚的時候。更甚是,教會會於當中選擇好些肢體接受門徒訓練。要知道,門徒訓練系統的設立,正是為了讓弟兄姊妹有機會由種草變為種菜,繼而由種菜變為種樹。於家聚當中,教會可按照各人的成熟程度,選擇一些肢體成為門徒、跟進員或參與者。但很多時候,選擇的準則並非基於智商,乃是基於情商(EQ)。或許,好些人也懂得分辨兩者之差別。智商所指的是一個人的IQ。回想二十年前,全世界的人都十分強調智商,總認為智商高的人,才可以學業有成或事業有成。但問題是,於現今的世代,必然是情商較智商重要。縱然情商高的人讀書成績多數未如理想,不過,就算他們並非讀書的材料,卻能夠於事業上成功。

 

教會挑選門徒時,亦不會著重選擇一些聰明的,反而會看看那些人的性格如何,例如有沒有忠心這特質?並是否憑著良心行事?或是否純全正直等等。總括來說,挑選門徒時,教會會考慮一個人的情商多於智商。

 

情商代表了一個人是否懂得人情世故、待人接物,並是否懂得憑著良心行事為人,以及在向著自己期望的方向走時,是否懂得以正確的原則來執行每件事情。固然,有些人希望擁有自己的方向,然而,當他們朝這方向執行各樣事情的時候,卻往往手忙腳亂,亦不懂得與人相處。我所指的是這些人,並沒有行事為人的準則。於家聚當中,一些被揀選的門徒,便自然進入門徒訓練系統。

 

事實上,於這個系統裡面,我們都能見證晉升速度最快的門徒,與其智商沒甚關係,卻是其情商。當然,基本的智商是必需的,倘若那人連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都沒有能力,那何以照顧別人呢?基本上,教會是透過門徒訓練系統來訓練門徒如何照顧別人,讓他門可藉此種樹。這麼多年來,我發覺有些人,總以為自己是門徒便十分威風,並已經成為領袖。

 

嘩!這些人簡直連情商也沒有,何解?有時作威作福,連平信徒都不如,要知道,教會所說、所強調的,是讓門徒有機會撒種、種樹,並得著栽培,卻不是甚麼也不幹!有些人總是調轉來想,既不能受氣,也不能服侍別人!這等人真的只有機會下地獄,卻別想上天堂!即使最終能上天堂,但到時必定是赤身貧窮、一無所有,皆因他們在世之時只是想得到、得到、得到,可謂視教會如世界一般,卻不相信主耶穌所說的「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

 

這便是第二種分享的途徑——家聚,當中有教會的屬靈分享,藉以帶出教會所選擇的走向。所以基本上,家聚就像是家庭一般栽培各人,讓人於屬靈上腳踏實地成長,卻不是處於自欺欺人的光景,這好比一個家庭,讓人於肉身上成長。再者,於家聚當中,領袖可辨別出哪人有能力事奉,你若有能力事奉,家聚便可助你踏上這路途。家聚可說是為每一位弟兄姊妹度身訂造的事奉場地,好使他們於屬靈上成長。這就是設立家聚系統的原因。

 

那麼,第三種分享模式當然就是透過門徒訓練系統進行。

 

此刻,大家便明白門徒訓練系統,絕不是給予賓客的,所以,設若某些人成為門徒後,若不願意由賓客變為童女,那到最後,教會也是不能夠繼續訓練他們,因這些人,此生都只為著吃屬靈食物而參與聚會,卻不願意付出、吃虧和犧牲。可想而知,他們根本沒有資格聆聽門徒訓練的信息。

 

感謝神!

 

 


Powered by WordPress | Designed by Elegant Themes